在南通如皋市白蒲镇的老街深处,"郑永昌"茶干作坊的第三代传人郑永明正在翻动竹匾里金黄色的茶干,浓郁的豆香混合着淡淡茶香飘满整条石板路。这个始创于清道光年间的传统小吃,近日入选江苏省传统工艺振兴目录,其独特的"三煮三晾"工艺吸引了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的专家前来考察。郑师傅指着院中12口明代古井介绍:"必须用这井水浸泡黄豆,配以武夷山大红袍茶汤,经过72道工序才能做出正宗的'铜钱纹'茶干。"
据如皋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统计,白蒲茶干现有7家持牌生产企业,年产茶干约800吨,年产值突破1.2亿元。与普通豆腐干不同,这种直径4厘米、厚0.5厘米的圆形茶干,需在特制杉木模具中压制成型,表面呈现独特的放射状纹路。市文旅局最新监测数据显示,今年五一假期期间,白蒲镇茶干体验工坊接待游客超3万人次,抖音"白蒲味道"话题播放量达1.8亿次。最受欢迎的古法制作体验项目,需要游客亲手将豆腐胚放入百年老卤中浸煮三次。
现代食品技术让这道传统茶食焕发新生。如皋市食品检测中心的最新报告显示,白蒲茶干的植物蛋白含量达22.6%,氨基酸种类多达18种。为适应年轻消费群体,"郑永昌"与江南大学合作开发的低盐即食包装,采用氮气锁鲜技术保质期延长至90天,新推出的藤椒味和芥末味茶干成为网红办公室零食。正在店内直播带货的95后主播小林说:"这种既能当零食又能配粥的小吃,特别符合当代年轻人的'轻食'需求。"
白蒲镇镇长周明透露,当地正在规划建设茶干文化产业园,将复原清代茶干作坊场景,并开发AR技术展示制作流程。这道曾经只出现在文人雅集茶席上的精致茶点,如今正通过电商平台走向全国。专程从杭州赶来采购的茶楼老板王建国感叹:"撕开茶干时绵密的拉丝质感,和我三十年前在扬州富春茶社吃到的老味道一模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