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入海口北岸的南通市,张謇这个名字已经深深融入城市血脉。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留下的精神财富至今仍在激励着这座滨江城市的发展。
出生于1853年的张謇,是清末民初最具影响力的实业家之一。他41岁高中状元,却毅然放弃仕途,投身实业救国之路。1895年,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开启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先河。此后二十余年间,他先后创办了油厂、面粉厂、轮船公司等20多家企业,构建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使南通成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
除了实业成就,张謇在教育领域的贡献同样令人瞩目。他先后创办了通州师范学校、南通博物苑等教育文化机构,其中通州师范是中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师范学校,南通博物苑则是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博物馆。这些开创性举措,为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树立了典范。
张謇的远见卓识还体现在城市规划方面。他主持制定了南通的城市发展规划,修建道路、疏浚河道、兴办慈善,将南通建设成为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模范县"。这种将产业发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统筹考虑的发展理念,至今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如今,南通市正大力弘扬"张謇精神"。当地政府将张謇创办的实业遗址、教育机构等串联成线,打造"张謇文化"旅游品牌。今年适逢张謇逝世100周年,南通市计划举办系列纪念活动,包括学术研讨会、主题展览等,进一步挖掘张謇精神的时代价值。
专家表示,在新时代背景下,张謇实业救国、教育兴邦的精神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他敢为人先的创新意识、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心系家国的爱国情怀,都是当前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传承和发扬的宝贵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