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江苏省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南通市公布了"胡瑗文化传承工程"三年实施方案,标志着这位北宋著名教育家、理学先驱的思想精髓将在新时代得到系统性保护和创新性发展。胡瑗,字翼之,世称安定先生,公元993年生于通州(今南通),其创立的"苏湖教法"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据南通市文广旅局最新统计,位于如皋市的胡瑗纪念馆今年上半年接待参观者达12.6万人次,同比增长42%,其中中小学生研学团队占比超过六成。纪念馆新设的沉浸式体验区,通过全息投影技术还原了胡瑗在苏州、湖州讲学的历史场景,参观者可以直观感受"分斋教学"这一创新教育模式的运作过程。馆内珍藏的明代《胡瑗讲学图》摹本和清代《安定书院课艺》手稿等珍贵文物,首次以数字化形式向公众展示。
南通大学胡瑗研究院近日发布了最新研究成果《胡瑗教育思想的现代转化》,该研究团队历时三年,系统梳理了胡瑗"明体达用"教育理念对当代素质教育的启示。研究院副院长表示:"胡瑗主张的'经义治事并重'与当前提倡的学科融合、实践育人高度契合,我们正在开发适合中小学使用的校本课程。"
在基础教育领域,南通市30所中小学试点推行"胡瑗教育思想实践项目"。通师二附小打造的"安定课堂",将传统六艺与现代STEAM教育相结合;如皋安定小学开展的"小先生制",让学生轮流担任课堂主持人,这些创新实践都源自胡瑗的教育智慧。市教育局透露,相关经验将在全市逐步推广。
更令人瞩目的是,由南通艺术剧院创排的大型历史话剧《一代宗师胡瑗》将于下月首演。该剧艺术总监介绍,作品聚焦胡瑗创办安定书院、改革科举教育的历程,特别刻画了他"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的教育家形象。剧组查阅了大量宋代教育史料,服装道具严格参照北宋规制,力求历史真实与艺术表达的平衡。
南通市社科联主办的"胡瑗思想当代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10月举行,已收到来自中、日、韩等国学者的论文80余篇。与此同时,系列文创产品开发同步推进,"安定先生"卡通形象书包、古籍灯等产品在年轻群体中引发收藏热潮。
"我们不仅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更要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南通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胡瑗文化传承工程包含学术研究、教育实践、文艺创作、文旅融合四大板块,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让这位古代教育家的思想智慧在新时代继续发光发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