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通市崇川区濠河畔的百年老字号"陈记文蛤饼"店内,清晨5点便飘出阵阵鲜香。第三代传承人陈志明正带着徒弟们将刚捕捞的如东文蛤去壳取肉,加入本地小麦粉、鸡蛋和秘制调料,在青石板上反复捶打成型。这种源自清末民初的传统小吃,正通过非遗工坊与电商平台的结合焕发新生机。
据南通市非遗保护中心统计,作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蛤饼制作技艺,目前全市已有17家授权经营单位,去年相关产业产值突破8000万元。不同于传统家庭作坊模式,老字号"陈记"今年投入300万元建成标准化中央厨房,在保留手工捶打工艺的同时,引入-18℃急冻锁鲜技术,使保质期从2天延长至30天。这款直径约8厘米、厚1.5厘米的铜钱状薄饼,通过冷链物流已销往全国23个省份,端午节期间单日网络订单量突破1.2万盒。
南通大学海洋食品研究院的最新检测报告显示,文蛤饼富含牛磺酸和锌元素,蛋白质含量达22.3%。为适应现代健康饮食需求,多家商户推出低脂版配方,用魔芋粉替代部分面粉,热量降低35%仍保持鲜嫩口感。在刚结束的"江海美食节"上,00后创业者林雯开发的芥末芝士文蛤饼获得创新金奖,这款融合西式风味的产品已接到海外华人超市的采购意向。
市文旅局非遗处处长吴海燕透露,南通正在筹建文蛤饼技艺体验馆,计划年内开放VR全景制作展示系统。随着沪渝蓉高铁南通段开通在即,这道承载着江海文化记忆的特色小吃,正从地方美食升级为城市文化名片。老顾客周建华捧着刚出锅的文蛤饼感慨:"外酥里嫩的口感和我小时候一模一样,现在孙子都能通过手机直播看老师傅现场制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