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南通通州区西亭镇的老街上已飘起阵阵麦香。72岁的老师傅徐炳荣正在和面房里反复揉搓着面团,他身后墙上的老照片显示,这个动作徐家已持续了128年。作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西亭脆饼今年迎来产销两旺——上半年订单量同比增长45%,其中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北京、广州等地的占比首次突破六成。
在徐氏脆饼坊的烘焙车间,十六层传统吊炉正冒着热气。第五代传人徐磊指着温度计解释秘诀:"面坯要经240℃高温快烤,再用余温慢烘,这样才外脆内酥。"这种沿用清光绪年间的工艺,如今有了科学注解:南通大学食品学院检测显示,特殊烘烤方式使脆饼水分含量控制在3.8%,比普通饼干低2个百分点,这正是"脆而不碎"的关键。原料选择同样严苛,必须选用南通本地"宁麦13号"小麦,与如东海盐按黄金比例搭配。
市场嗅觉敏锐的年轻创业者正在给老手艺注入新活力。90后姑娘林玥开发的"西亭脆饼+"系列,将传统脆饼与南通文蛤粉、海安麻虾酱等特色食材结合,推出的海鲜风味脆饼成为网红产品。"我们保留老工艺,但把规格从巴掌大改为一口装,更符合现代消费习惯。"在她工作室的直播后台,显示这款新品单日最高售出1.2万盒。
地方政府也在为传统美食铺路搭桥。西亭镇建成脆饼文化体验馆,游客不仅能观摩制作全过程,还能亲手参与和面、压花等环节。镇文化旅游办主任张明算了一笔账:今年前五月,脆饼产业带动周边农家乐、民宿增收超800万元。更令人欣喜的是,全镇现有18家脆饼作坊中,7家由"95后"主理,最年轻的传承人年仅24岁。
从走亲访友的土特产到登上高铁的伴手礼,西亭脆饼的蜕变折射出传统美食的突围之路。正如徐炳荣老师傅看着车间里全自动包装线时说的:"老手艺要传下去,就得让年轻人觉得有意思、有钱赚。"随着南通机场免税店开设脆饼专柜,这款承载着江海味道的百年茶点,正开启更远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