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江海要闻>正文

如皋董糖前五月销售破3800万 百年老手艺玩转新电商

时间:2025-06-23作者:南通新闻网阅读:34分类:江海要闻

  清晨的如皋东大街,73岁的非遗传承人王美云正在老作坊里熬制麦芽糖浆,铜锅里翻滚的金黄色糖浆散发着甜香,这个场景在她的家族已延续了160年。作为江苏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如皋董糖今年迎来产销两旺——据如皋市商务局统计,2025年前五个月董糖销售额突破3800万元,其中通过直播电商销往省外的占比首次达到52%,创下历史新高。

1.png

  在王记董糖坊的制糖车间,老师傅们正用传统"七翻八折"手法拉扯糖坯。第五代传人王立军手持温度计介绍秘诀:"糖浆要熬到118℃才能拉丝,这个温度是祖辈用铜勺试出来的,现在用红外线测温仪验证果然精准。"南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的最新研究显示,这种手工拉糖工艺能使糖体形成特殊的多孔结构,含水量控制在1.2%,造就了"入口即化不粘牙"的独特口感。原料选择尤为考究,必须采用如东沿海的日晒海盐与本地晚粳米制作的饴糖搭配,这种组合在光绪年间的《如皋县志》中就有记载。

  年轻创业者给老手艺注入了新活力。95后海归张雯开发的"董糖+"系列,将传统董糖与如皋白蒲茶干、林梓潮糕等地方特产创新组合,推出的茶香董糖礼盒成为商务伴手礼新宠。"我们保留九层拉糖工艺,但改用独立小包装和国潮设计,更符合年轻消费者需求。"在她的抖音直播间,这款新品曾创下三分钟售罄3000盒的纪录。如皋市文化馆还推出董糖DIY体验课,游客可以亲手参与熬糖、拉丝等工序,这项活动已吸引超过1.2万人次参与。

  从药铺滋补品到时尚茶点,董糖的演变折射出传统美食的转型之路。如皋市非遗保护中心主任吴敏算了一笔账:目前全市21家董糖生产企业中,8家由"90后"掌舵,最年轻的传承人仅26岁。随着南京禄口机场特产专柜和上海高铁站自动售货机的铺货,这款承载着长寿之乡记忆的甜点,正以崭新姿态走向更广阔的舞台。王美云老师傅看着车间里新安装的食品级包装流水线感慨:"老手艺要活下去,就得让年轻人觉得既体面又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