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南通印象>正文

中国智造再破世界纪录!深海智能控制系统获法国船级社认证

时间:2019-04-17作者:李四阅读:23分类:南通印象

  

  在南海的波涛之下,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但深海勘探开发一直被视为“工程禁区”——极端的环境压力、复杂的地质条件,以及传统装备的局限性,让这片蓝色疆域充满挑战。然而,随着南通中远海运川崎自主研发的深海钻井平台智能控制系统获得法国船级社SMART EnE1认证,中国在海洋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再次刷新了世界认知。这是继日本、英国船级社认证后,该系统斩获的第三项国际权威认可,标志着我国在深海智能装备领域已从“跟跑者”跃升为“领跑者”。

  智能控制的“最强大脑”:从人工操作到自主决策

  传统钻井平台的控制依赖人工经验,操作员需时刻监控数百个参数,稍有延迟便可能引发事故。而南通中远海运的智能控制系统如同为平台安装了“最强大脑”——SEMOS系统通过实时采集钻井深度、压力、温度等数据,结合AI算法进行毫秒级分析,自动调整钻速、泥浆配比等关键参数。例如,当系统探测到地层压力异常时,可在0.1秒内启动防喷器紧急关闭程序,比人工反应快30倍以上。这种能力在南海高温高压地层作业中尤为重要,相当于为钻井作业配备了“全天候安全卫士”。

  技术突破的三大支柱:硬件、软件与生态协同

  系统的核心竞争力源于三大创新:

  硬件级安全设计:采用全球首条89毫米直径系泊链,其强度足以吊起4架空客A380客机,配合12点锚泊定位系统,即使遭遇16级台风也能保持平台稳定。

  软件智能升级:国内首次应用的管柱管理系统(TMS)能像“快递分拣机”一样精准跟踪数千根钻具的位置和状态,避免传统作业中常见的工具丢失或错配问题。

  国际标准融合:系统开发阶段便与法国、日本等船级社合作,兼容ISO 19901-7等22项国际规范,确保其输出数据能被全球油气巨头直接采用。

  从实验室到深海的“中国速度”

  该系统的研发历程堪称产学研合作的典范。南通中远海运联合中国海油、上海交大等机构组成创新联合体,仅用18个月便完成从概念设计到实船测试。2024年7月,“深蓝探索”平台在珠江口盆地作业期间,系统成功应对了海底突发性气体泄漏,自动触发应急程序并完成井口封堵,避免了可能造成数亿元损失的事故。这种实战表现直接推动了国际船级社的认证进程——法国船级社技术总监评价其为“深海作业自动化领域的里程碑式进展”。

  万亿级市场的钥匙:智能系统的外溢效应

  智能控制技术的突破正在打开更广阔的应用场景。在风电领域,其数据融合技术已适配3500吨深水风电安装平台,使风机吊装效率提升40%;在海底管网建设中,衍生的智能监测模块可实时诊断管道应力,将维护成本降低60%。据行业预测,到2030年,相关技术将带动全球海洋工程装备市场增长超2万亿元,其中亚太地区占比将达58%。

  站在技术高地上回望,南通中远海运的这次突破绝非偶然。从2014年交付23个海工产品的积累,到如今主导国际标准制定,中国企业正以“硬科技”重塑全球海洋工程格局。正如“深蓝探索”平台那穿透地层的钻头,智能控制系统正在凿开一片属于中国智造的深海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