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买菜回来爬五楼,中途得歇两回,现在终于盼到电梯了!”家住崇川区虹桥新村的李阿姨,谈起即将加装的电梯,满脸期待。2025年5月,南通市政府正式印发《关于推进市区既有多层住宅加装电梯工作的实施意见》,标志着主城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工程全面启动。这一政策不仅回应了老龄化社会的迫切需求,更以“一户申请即启动”的创新机制,破解了多年来的“邻里协调难”困局,预计惠及3万户居民。
政策亮点:从“一票否决”到“一户启动”
过去,老旧小区加装电梯常因低层住户反对而搁浅,甚至出现“一票否决”的僵局。新政策明确,只要本单元有一户业主提出加装意愿,社区即可启动意见征询流程,并通过协商调解化解矛盾。这一变化被居民称为“破冰条款”——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融化了多年积累的坚冰。
费用分摊和补偿问题曾是矛盾的焦点。新政鼓励业主灵活选择自建、代建或共享模式,并由专业机构设计方案。例如,高层住户可承担较多费用,低层住户则可获得协商补偿,或通过街道调解达成一致。崇川区某小区业委会主任王先生算了一笔账:“按25万元的最高补贴算,每户实际分摊可能不到2万元,相当于一部新款手机的价钱,换未来十年的上下楼便利。”
财政补贴“真金白银”:每台最高25万元
南通市、区两级财政已累计投入近3000万元补贴加装电梯,2025年计划新增400台,较2024年增长3倍。补贴金额根据电梯最高停靠楼层划分,崇川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的补贴标准为18万—25万元/台。这一力度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处于前列,相当于政府为每部电梯“买单”超六成成本。
审批流程也大幅简化。从提交申请到联合审查,仅需15个工作日,比过去缩短了一半时间。自然资源和规划、消防救援等多部门“一站式”联审,避免居民“跑断腿”。市住建局相关负责人比喻:“就像组装乐高积木,我们把所有模块提前拼好,居民只需按下‘启动键’。”
老年群体受益显著:从“悬空老人”到自由出行
据统计,南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已超30%,老旧小区中“悬空老人”(因行动不便长期困于高层)现象普遍。新电梯加装后,老年人就医、散步将不再受制于楼梯。虹桥街道的周爷爷因腿脚不便,曾两年未下楼,得知政策后第一时间提交了申请:“能自己下楼晒太阳,比吃补药还管用!”
此外,加装电梯还将带动房屋增值。房产中介数据显示,同地段带电梯的老旧小区房源,挂牌价普遍上浮5%—10%。家住五楼的陈女士坦言:“以前想换房,现在电梯装了,房子变‘抢手货’,反而舍不得卖了。”
长效管理:让电梯“装得上”更“用得好”
为避免“重建设、轻维护”,新政要求明确电梯后续管理责任,鼓励委托专业物业或第三方机构运营。部分小区试点“共享电梯”模式,居民按次付费,日常维护由企业承担,类似“公交卡”模式,降低长期成本。
随着2025年6月1日政策正式施行,南通老旧小区改造进入快车道。市住建局表示,未来将定期发布“电梯地图”,实时更新加装进度,让居民“看得见、摸得着”政策红利。正如一位社区工作者所说:“这不是冰冷的钢铁机器,而是通往幸福生活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