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江海要闻>正文

沪上取经记:南通科创考察团解码未来产业新图景

时间:2025-05-17作者:南通新闻网阅读:9分类:江海要闻

  【长三角创新观察】初夏的黄浦江畔,一场思想与技术的碰撞正在上演。5月12日至13日,南通市组织各板块、部门负责人组成的科创考察团走进上海,在人工智能与未来产业的浪潮中寻找发展密码。

  走进华为练秋湖研发中心,这座占地28万平方米的创新园区以"空中云廊"串联起研发实验室与生态湖区,开放合作的创新生态令人耳目一新。"这里不仅是技术创新中心,更是人才磁极。"园区负责人介绍,通过构建"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转化"的全链条体系,研发中心已吸引全球3000余名顶尖科研人员入驻。

  在米哈游英业达总部,二次元文化与硬核科技的碰撞擦出新火花。入口处悬浮的巨型史莱姆热气球旁,全息投影技术正实时演绎最新游戏场景。"我们正将AI大模型深度融入角色塑造与场景生成。"公共事务总监夏文婷展示的智能创作系统,能实时生成百万量级的NPC对话脚本。这家拥有2800名员工、平均年龄仅28岁的企业,正在探索"AI+IP"的无限可能。

21.png

  当考察团踏入西岸穹顶艺术中心的黑科技体验馆,未来生活的图景徐徐展开:搭载多模态交互系统的陪伴机器人正与老人对弈,智能戒指实时监测着用户的睡眠呼吸参数,AR翻译眼镜让跨国交流再无障碍。"这些产品均已接入自研的AIoT生态系统。"技术负责人表示,今年将有20余款消费级AI硬件进入量产。

  【转型进行时:从数字赋能到物理AI革命】

  面对汹涌而来的AI浪潮,南通市科技局局长吴佳华在现场研讨中指出:"制造业大市要实现智变,必须突破传统信息化改造的'舒适区'。"数据显示,南通六大千亿级产业集群中,已有65%企业完成数字化车间改造,但工艺优化空间正逐步收窄。

  元始智能科技与中天科技的合作案例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构建"物理AI+工业机理"的智能调控系统,光纤预制棒制造偏差缩减了42%。"我们将材料科学机理转化为算法模型,让AI真正理解物理世界的运行规律。"CEO金骏阳展示的数字孪生系统中,热力学方程正实时优化着生产参数。

  【协同创新:构建长三角科创共同体】

  通州区的最新统计数据印证着区域协同的成效:近两年引进的78个优质科创项目中,沪苏方向占比超60%;23家新晋规上企业里,长三角协同培育的达15家。"我们正打造'沪苏研发+通州转化'的创新飞地。"副区长王瑜彬介绍,该区已与上海交大等6所高校共建中试基地。

  人才战场的硝烟同样弥漫。在同期举行的上海创新创业论坛上,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坦言:"AI竞赛本质是人才争夺战。"这一观点引发考察团深思——海门高新区党工委书记朱健华在总结时强调:"要构建'候鸟型'人才生态,让长三角智力资源如江水般自由流动。"

  临港新片区的无人码头灯火通明,无人集卡穿梭如织。站在这个全球最大智能码头,考察团成员们清晰看到:当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深度融合,一场由长三角腹地辐射全球的智造革命正在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