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南通印象>正文

唯物辩证政治包含哪些

时间:2025-09-15作者:南通新闻网阅读:11分类:南通印象

  近日在京召开的理论研讨会上,多位专家学者围绕唯物辩证政治的理论内涵与实践价值展开深入探讨。这一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的政治哲学体系,正随着时代发展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会者指出,唯物辩证政治并非抽象的理论教条,而是指导现实政治实践的重要方法论体系。

  唯物辩证政治首先体现为矛盾分析的思维方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明指出,这种思维方式要求从客观存在的矛盾出发分析政治现象,认识到政治发展是矛盾不断产生和解决的过程。他以政策制定为例解释道:\"任何公共政策都蕴含着多元利益的博弈,唯物辩证政治要求我们正视这些矛盾,通过辩证思维找到推动社会进步的最大公约数。\"这种分析方法既反对回避矛盾的形而上学,也反对激化矛盾的极端主义。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构成唯物辩证政治的核心内容。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王伟表示,政治制度、法律体系和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要素既由经济基础决定,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改革开放四十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当我们正确处理这两者关系时,社会就能保持良性发展。\"他特别提到近年来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实践,正是通过调整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部分,从而释放了社会发展活力。

  质量互变规律在政治领域的应用同样值得关注。中央党校政治学部教授张强认为,政治发展既需要量的积累,也需要质的飞跃。\"从基层民主实践到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化建设,体现了政治发展过程中量变到质变的转化。\"他特别强调,这种转化不是自发实现的,而是需要通过自觉的政治实践来推动。

  否定之否定规律则揭示了政治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特征。复旦大学政治学系教授赵敏指出,政治制度的演进往往呈现出\"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过程。\"比如在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个问题上,我们经历了计划经济时期的政府主导,到市场经济改革时期的强调市场作用,再到新时代更好发挥政府与市场作用的辩证统一,这个演进过程充分体现了辩证发展的特征。\"

  实践观点是唯物辩证政治的重要基石。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周涛强调,唯物辩证政治反对教条主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成功,就在于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根据实践发展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他举例说,从群众路线到协商民主,再到全过程人民民主,都是基于中国实践的政治创造。

  多位学者特别指出,唯物辩证政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开放品格。随着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发展,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必然会对政治关系和政治形态产生深远影响。唯物辩证政治的理论框架为理解这些新变化提供了重要工具,同时也需要在回应时代课题中不断完善自身。

  值得注意的是,唯物辩证政治不仅是一种认识工具,更是一种实践指南。在基层治理中,许多地方正在运用辩证思维方法处理发展与稳定、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等关系。浙江某社区党支部书记告诉记者:\"我们社区外来人口多,社会结构复杂。学习运用唯物辩证的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不同群体的需求,找到社区治理的平衡点。\"

  专家认为,在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唯物辩证政治的理论价值更加凸显。它为我们理解复杂政治现象、把握政治发展规律、推动政治实践创新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一理论体系的研究阐释,推动其与具体政治实践更深层次结合。

  此次研讨会由多个学术机构联合举办,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百余位学者参加了讨论。与会者一致认为,深化唯物辩证政治研究,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