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江海要闻>正文

南通农村厕所:从 露天龙椅 到现代化改造‌

时间:2025-04-14作者:小梦阅读:142分类:江海要闻

  在江苏南通农村地区,厕所这一日常设施因其独特形态与历史变迁,成为融合传统民俗与现代文明的缩影。当地特有的露天厕所设计,曾引发网络热议;而近年来政府主导的“厕所革命”,正悄然改变着村民的生活品质‌。

  传统“露天厕所”:一道独特的乡村景观

  南通农村传统厕所因其开放式结构和形似“太师椅”的坐具被戏称为“龙椅”。这些厕所多面朝马路或农田,无门无遮挡,如厕时路人可随意攀谈,甚至“昭告天下”。网友调侃:“每次如厕都像在登基”‌。一位村民回忆,过去老一辈常边如厕边与邻居聊天,话题涵盖天气、物价到家长里短,形成独特的社交场景‌。

  这类厕所通常设双人位,被戏称为“豪华双人位”。尽管设计简陋,却凝聚了就地取材的智慧——木质框架、水泥台面与蓝白瓷砖拼贴,成为乡村生活美学的另类体现‌。

  政府推动“厕所革命”:小厕所撬动大民生

14.png

  为改善人居环境,南通多地启动改厕工程。例如,启东市新阳村通过拆除上千座旱厕,实现全村冲水式坐便器全覆盖,污水纳管率达60%。村民反馈:“蚊虫少了,家里干净了”‌。通州区东社镇人大代表则通过入户动员、监督施工,完成599户无害化厕所改造,并建立长效管护机制,解决“厕具维修、粪污清理”等后续问题‌。

  改厕过程中,基层干部面临观念转变的挑战。如新阳村通过“外孙拒访旱厕”的真实案例说服27户村民,将改厕与污水治理结合,实现环境与生活品质双提升‌。

  从争议到革新:一场文明与习俗的博弈

  南通厕所的变迁折射出传统习俗与现代文明的碰撞。网友曾以“登基如厕”调侃其开放性,但也有人怀念这种“接地气”的邻里互动‌。随着改厕推进,开放式旱厕逐渐被卫生、隐私性更强的现代化设施取代,成为乡村振兴的鲜活注脚‌。

  未来,南通计划进一步推广改厕经验,将“厕所革命”与乡村旅游、生态治理结合,让这一民生工程既留住乡愁,又拥抱现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