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4日 南通讯
自2025年春季学期起,江苏省南通市普通高中全面推行周末双休制度,高一、高二学生每周六日不再返校,高三调整为单休。这一举措标志着南通作为全国闻名的“高考强市”,正式加入教育减负改革行列,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政策内容与实施细节
根据南通市多所高中发布的通知,新政明确:
高一、高二年级:取消周末补课,实行双休制,早晚自习时间同步调整;
高三年级:由原“两周一休”改为“单周一休”,并压缩晚自习时长;
节假日安排:清明、五一等法定假期严格落实,不再占用。
政策背景:从地方试点到全省推进
南通此次改革并非孤立行动。2024年2月,江苏省教育厅发布寒假通知时,已释放“落实减负、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信号,南通部分高中率先试点双休制。2025年3月,教育部联合多部门明确要求全国普通高中全面实行双休,江苏省作为教育大省,将南通等地的经验纳入全省统一部署。
家长声音:支持与担忧并存
新政落地后,家长群体态度分化:
支持者认为双休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一名家长表示:“高中生需要时间发展兴趣、接触社会,而不是困在题海中”;
反对者担忧“双休加剧教育不公平”。部分家长指出,富裕家庭可通过家教、培训班弥补学习时长,而普通家庭面临经济压力,可能导致“有钱补课、没钱躺平”的分化。
学校与教育部门应对措施
为平衡减负与教学效果,南通多所高中推出配套方案:
课后服务优化:提供线上学习资源和周末答疑,学生可自愿参加;
教学效率提升:压缩课堂冗余环节,强化重点知识讲解;
校外培训监管:联合市场监管部门严查违规补课,防止“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学生反应与长远意义
多数学生对双休表示欢迎。一名高二学生称:“周末能参加社团活动,睡眠时间也增加了”。教育专家指出,双休制是高考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未来需通过优化命题导向(如侧重综合素质)逐步扭转“唯时长论”的传统观念。
南通此次改革不仅是作息调整,更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尝试。如何在减负与公平、效率与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仍需政府、学校与家庭的持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