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下的长江南通段波光粼粼,新开港闸附近的沿江绿地上,数对新人正以江景为背景拍摄婚纱照。这温馨场景让老洪港管理办公室工作人员马继炜感慨万千:"十年前这里还是机器轰鸣的工业区,如今已成为城市会客厅。"自2016年启动长江生态修复工程以来,南通累计关停203家"散乱污"企业,拆除违建6.5万平方米,将2626米生产岸线转化为生态廊道,书写了"共抓大保护"的生动实践。
在生态修复过程中,南通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举措。狼山港区集装箱作业区整体搬迁后,腾退的1980亩土地被重新规划为滨江绿地。最新监测数据显示,长江南通段干流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21条通江支流水质均达Ⅲ类以上。环境改善带来生物多样性显著提升,全市物种数量较2019年增加475种,江豚、寿带鸟等珍稀动物重现江畔。家住临江家园的吴湛老人感叹:"现在推开窗户就能看见江景,这在过去简直不敢想象。"
生态优势正加速转化为发展动能。通海港区集装箱吞吐量实现"开港首年破百万标箱"的突破,今年上半年已完成年度计划的51.23%。狼山国家森林公园年接待游客达500万人次,带动周边形成文旅产业集群。更令人欣喜的是,优质生态环境成为招才引智的新优势,上海交大博士马庆溪等高端人才纷纷选择扎根南通。傍晚时分的滨江走廊上,市民散步、孩童嬉戏的和谐画面,成为这座城市绿色发展最生动的注脚。从"滨江不见江"到"推窗见绿、出门亲水"的转变,印证着南通在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间找到的平衡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