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通启市东南城区街道,有一个特殊的社区——东珠新村。这里60岁以上老年人占比超过30%,是典型的深度老龄化社区。面对基础设施陈旧、精神文化需求旺盛等现实挑战,这个社区以创新思维破解治理难题,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民主协商、资源整合、社会共治"的特色之路。
每天清晨,社区网格员李大姐都会打开手机里的网格微信群,仔细查看老年居民们发来的各种需求。这是东珠新村"居民点单、我接单"服务模式的重要一环。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收集需求,社区建立起"责任到人、时限明确、进度跟踪"的闭环办理机制,确保每个诉求都能得到及时响应。
中午时分,社区"幸福食堂"里飘来阵阵饭香。这里不仅提供营养均衡的多样化菜品,还为60岁以上老人提供用餐补贴。对于行动不便的高龄独居老人,志愿者会准时送餐上门。从食材采购到菜谱制定,每个环节都有专人严格把关。据统计,这项服务已惠及社区200多位老人。
走进占地千余平方米的"长者驿家",活动室内欢声笑语不断。这个集六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活动中心,已经成为老人们的精神家园。手工坊里,老人们正专注地制作手工艺品;影音室内,经典老电影的放映引来阵阵掌声;书画区里,几位老人正在挥毫泼墨。社区还定期组织健康讲座、文艺汇演等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基层治理方面,东珠新村创新构建了"党组织牵头、多部门协同"的工作机制。通过党建联盟平台,社区有效整合辖区单位资源,形成治理合力。在矛盾调解中,社区工作人员化身"连心桥",按照"接单—协调—解决"的闭环流程,高效解决居民反映的各类问题。去年以来,已成功化解邻里纠纷、出行安全等诉求120余件。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社区着力打造的"志愿者+网格员+微网格员"三支队伍,构建起"走访摸排—需求收集—联动攻坚"的治理链条。目前,社区注册志愿者已达300余人,他们活跃在助老服务的各个领域,成为基层治理的重要力量。
"我们不仅要解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需求,更要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社区党委书记王明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深化现有模式,在适老化改造、智慧养老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老年社区治理样板,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安享幸福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