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濠河文韵>正文

南通西亭脆饼:百年非遗技艺续写舌尖传奇

时间:2025-04-22作者:南通小周阅读:16分类:濠河文韵

  清晨七点半,南通西亭镇老字号门市部的卷帘门刚一拉开,慕名而来的顾客便排起长队。这款始于清朝光绪年间的传统美食,凭借“十八层酥脆、入口即化”的独特口感,在百年时光中从乡间茶食蜕变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成为南通美食文化的金色名片。

  百年传承中的历史烙印

5.png

  西亭脆饼的历史可追溯至1880年,镇江商人冷纯溪开设的“复兴店”首创白脆点心,其改良后的脆饼因清末状元张謇的青睐而声名鹊起。张謇不仅亲题“复隆茂”商号,更将其作为外交礼品赠予京城权贵,由此开启了“脆饼外交”的佳话。另一则民间传说则记载了西亭夫妇创新改良的故事:为满足乡邻需求,他们在脆饼中加入桂花、橘皮增香,调整油糖比例,最终成就了这款“粗中有细”的平民美食。

  二十八道工序淬炼匠心

  “脆饼师傅擀胚时看似简单的一推一收,直接决定了十八层酥皮能否薄如蝉翼。”省级非遗传承人曹海军介绍,从选料、发酵到烘烤,脆饼需经历28道严苛工序。其中以“黄泥小明炉微火烘烤”最为关键——工匠将饼胚贴于黄泥炉壁,用无烟煤持续烘焙两小时,使脆饼外层金黄酥脆,内里保持绵密层次。

  守正创新焕发新生机

  在坚守传统工艺的同时,西亭脆饼厂近年来推出奶油、椒盐、海苔等十余种新口味,并开发荞麦、玉米等粗粮系列,年产量突破百万盒。这款承载乡愁的美食已斩获江苏老字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等荣誉,其制作技艺更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吸引年轻学徒加入传承队伍。

  漫步西亭古镇,空气里浮动的芝麻焦香与炉火哔剥声交织成独特韵律。正如老师傅们所言:“每一块脆饼都是活着的文物,咬下的咔嚓声里,听得见一百年前的匠心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