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3日
位于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的三星镇,凭借密集的家纺店铺和庞大的产业集群,成为全球家纺行业的焦点。这座面积仅100平方公里的小镇,为何能孕育出超2000亿元年产值的家纺产业链?记者通过实地探访与产业调研,揭开其背后的发展逻辑。
一、历史积淀:从“小桥摆摊”到全球中心
三星镇的家纺产业可追溯至20世纪70年代。彼时,叠石桥周边农户在桥头自发交易手工刺绣、蓝印花布等产品,逐渐形成以枕套、被罩为主的小型绣品市场。改革开放后,南通被列为沿海开放城市,叠石桥市场借势崛起,从“地摊经济”发展为覆盖织造、印染、销售的全产业链集群。1995年台湾东帝兴集团的技术引入,虽引发抄袭纠纷,却客观上推动了本地设计能力的提升,加速了产业升级。
二、产业集聚效应:规模与效率的“双重引擎”
三星镇依托叠石桥国际家纺城,形成“全球最大家纺产业集群”。该市场占地超100万平方米,拥有8000余个商铺,产品涵盖床品、窗帘、布艺等全品类,全国市场占有率超50%,线上销售占比达80%。配套的物流中心、纺织科技园及35条生产线等基础设施,实现了“从田头到床头”的一站式供应,每分钟超1600件快递发往全球。这种高度集聚的产业链,显著降低了企业成本,吸引上下游企业扎堆入驻。
三、政策与品牌赋能:高质量发展的“推手”
2020年,南通市政府成立国际家纺产业园区,推动叠石桥与志浩家纺城融合,目标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2025年,“南通家纺”集体商标的注册,进一步统一了产品标准与品牌标识,强化市场公信力。政府通过“标准+质量+溯源”体系,引导企业向品质驱动转型,龙头企业如罗莱生活等通过品牌化、电商化发展,带动中小商户形成“品牌矩阵”。
四、电商与全球化:打破地域边界的“新战场”
三星镇早在2010年代便抢占电商风口,2022年线上销售额突破1100亿元。跨境电商的兴起,更使其产品销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叠石桥因此被誉为“中国的法兰克福”。直播电商、智慧物流等新业态的引入,让传统店铺突破物理空间限制,实现“线下展示、线上触达”的全球覆盖。
五、文化基因:从“手艺传承”到产业认同
叠石桥博物馆内陈列的老式绣花床罩、缝纫机等物件,记录着三代人的创业故事。当地“纺二代”“纺三代”将家族技艺与现代管理结合,形成独特的产业文化认同。这种历史记忆与商业创新的交融,成为维系产业持续发展的精神纽带。
结语
南通三星镇的家纺产业,既是改革开放的缩影,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典范。从一座小桥到全球中心,其成功源于历史机遇的把握、产业链的极致集聚、政策与市场的协同发力。未来,随着“品牌基因”的持续注入和数字化深化,这座“衣被天下”的小镇,或将在全球纺织业版图中书写更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