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南通印象>正文

古塔新生:南通文峰塔六百年见证江海文脉传承‌

时间:2025-04-08作者:南通小芳阅读:145分类:南通印象

  矗立于通扬运河畔的南通文峰塔,近日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南通段建设规划》的推进再度引发关注。这座始建于明万历年间的古塔,不仅是大运河畔的航标,更是一部凝固的南通文化史书。记者近日探访发现,文峰塔正以历史为轴,串联起南通城的千年文脉记忆。

  运河边的文昌密码‌

  1618年(万历四十六年),南通士绅为"昌文运、镇水患"集资建塔,选址于通州城东南巽位,暗合《易经》中"文章之府"的象征。据《通州直隶州志》记载,建塔时特置文昌阁、魁星像于塔院,每岁春秋,地方官员皆率士子行祭。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张景明指出:"文峰塔选址兼具堪舆学与实用价值,既处运河航运要冲,又与狼山支云塔形成'东南文枢'轴线,彰显古人天地人和谐共生的营城智慧。"

59.png

  科举兴衰的晴雨表‌

  清乾隆年间,通州学子王瑶峰高中进士后捐资重修塔院,留下"愿倾碧水洗砚池"的佳话。地方志显示,明清两代通州共出进士127人,其中嘉靖至崇祯年间文峰塔建成后的80年里,进士数量较前朝增长3倍。南通市档案馆展出的光绪年间《文峰塔会课卷》显示,每月逢五,生员们都会在塔下举行诗文会考,优秀文章张贴于塔壁供百姓传阅。

  张謇时代的文化转型‌

  1905年科举废除后,实业家张謇在塔院内创办南通第一所新式学堂——通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文峰塔钟声从此与学堂铃声交响。1919年张謇主持的《南通县图志》编修工程,更是在塔顶设置测量基准点,完成南通历史上首次现代测绘。南通地方史学者李为民认为:"文峰塔从科举图腾转型为近代教育地标,恰是南通从传统士绅社会向近代工商业城市转型的缩影。"

  古塔新生的现代叙事‌

  2013年大运河申遗期间,考古人员在塔基发现明代"镇塔石函",内藏万历通宝、文房四宝及士子祈愿木牌,其中"愿作苍生笔,写尽黎民情"的字迹仍清晰可辨。如今,文峰塔所在的5A级濠河景区,通过AR技术复原古代文人登塔雅集的场景,年轻游客扫描二维码即可聆听"状元及第"虚拟导览。

  南通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吴枫表示:"我们正在筹建数字文峰塔数据库,未来将实现塔体3D建模与历史文献的智能关联。"这座历经23次修缮的古塔,正以其600年的历史纵深,为当代城市注入文化自信的力量。

  文峰塔的飞檐下,运河水依然奔流不息。从科举士子的墨香到现代学子的书声,从漕运樯橹到智慧文旅,这座江海门户的文化灯塔,仍在续写着新的历史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