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被称为“学习卷王中的卷王”,主要源于其教育体系在升学竞争、资源投入及社会氛围中展现出的极端内卷现象,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高考成绩的极致化竞争
超高升学指标
南通高考本科录取率长期超过92%,一本率稳定在50%以上,江苏每6个一本生中就有1人来自南通。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名校中南通籍学生占比常年领先。
状元与高分垄断
南通每年包揽大量省级高考状元及高分段考生,如海安中学、启东中学等校频繁产出清北学子。仅南通一地的高分考生数量便足以与其他地级市全省数据抗衡。
二、教育资源的超常规配置
头部中学集群效应
南通拥有启东中学(竞赛冠军)、海门中学(清北摇篮)、如皋中学(一本率持续突破)等“考霸学校”,形成全国罕见的优质中学集群。
教辅产业支撑内卷
南通是教辅材料的全国集散地,《南通小题》《五年高考三年模拟》等经典题库多源于此,甚至有夜市摆摊卖试卷的独特现象。本地学生从小接触高强度训练,形成“做题即日常”的文化惯性。
三、社会文化的内生驱动
历史传承与地域精神
近代实业家张謇提出“父教育、母实业”理念,奠定南通重教传统;江海交汇的地理环境催生出敢拼敢争的群体性格,使教育竞争成为城市精神的外显。
县域经济的教育绑定
南通下辖7个市县区均为“千亿级”经济体,教育被视为阶层跃升的核心通道。各区域通过比拼升学率争夺发展资源,形成“散装江苏”内部的教育军备竞赛。
四、政策与民意的相互强化
中考分流压力前置
江苏普高录取率长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约60%),南通作为教育强市更严格执行分流政策,迫使家长从小学阶段即投入升学竞争。
民间内卷生态自循环
南通家庭普遍将教育视为“刚需”,课外培训渗透率超90%,学生日均学习时长比苏南地区多2-3小时,形成“全民皆卷”的自我强化机制。
综上,南通的教育内卷是政策导向、经济结构、文化传统多重作用的结果,其“卷王”地位既源于客观成绩的碾压性优势,也因社会对教育价值的极端推崇而被持续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