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6日)
政策核心:一体化办学与划片调整
南通市主城区近期密集出台教育政策,引发学区房市场连锁反应。2025年3月,市教育局宣布将崇川区、南通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苏锡通科技产业园区的27所初中整建制划归市局统一管理,组建三大教育联盟,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化。此举打破了原有学区划分的“固化”格局,部分区域施教范围面临动态调整风险。
同步推进的还有“多校划片”试点。根据2022年教育部“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指导原则,南通在资源不均衡板块探索强弱学校搭配划片,例如将热点学校分散至不同片区,缓解濠河周边名校的入学压力。
市场反应:价格波动与“借学位”现象激增
新政冲击下,传统学区房成交量显著萎缩。以启秀中学、田家炳中学等名校为例,其周边老旧小区(如光明东村、学田片区)实际成交价跌至1.2万元/平方米,较2020年峰值缩水近40%。部分房东为加速去化,甚至推出“买学区房送学位使用权”的变通策略。
与此同时,“借学位”需求激增。由于初中仅需3年学籍,家长通过支付8万-10万元“借用”学位资格,规避购房风险。这一灰色交易导致二手房市场进一步遇冷,间接影响改善型住房置换链条。
政策逻辑:从“控房价”到“调结构”
南通此次改革直指学区房两大痼疾:
教育资源过度集中:通过联盟校师资流动、课程共享,稀释头部学校虹吸效应;
投机性购房过热:缩短学位锁定周期(原为6年一学位),抑制短期炒作空间。
上海中原地产分析师卢文曦指出,南通楼市已从“刺激消费端”转向“优化供应端”,建议地方政府收购存量房作为安置房源,同步盘活低效地块。
争议与挑战
尽管政策意图明确,执行层面仍存分歧:
多校划片可行性:有观点认为,若将三中、启秀等名校与普通初中混合划片,可能推高非学区房价格,违背“就近入学”初衷;
政策衔接风险:2024年北城中学学区调整引发的群体性争议,暴露出动态划片的社会接受度难题。
未来展望
南通市教育局透露,下一步将完善“户籍+实际居住”双重审核机制,并探索“学位预警”系统,提前三年公布生源饱和片区的入学限制条件。业内人士预测,随着教育均衡化深化,学区房属性将逐步弱化,楼市或回归居住本质导向。(完)
注:本文政策背景综合自南通市教育局公开文件及行业分析,市场数据来源于实地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