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市崇川区文峰街道红星社区的长江江面上,一堂特殊的生态文明课在粼粼波光中展开。来自政、校、社的30余位代表登上"星田计划——江上课堂"的航船,在移动课堂中亲历了一场立体化的生态教育实践。
【法治与情怀的双重启蒙】
长江航运公安民警用鲜活案例构建法治课堂,当禁渔政策的执法数据与中华鲟洄游轨迹在投影中交织,航道安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变得触手可及。护江志愿者费长中的故事在江风中铺展,这位曾以渔网丈量江水的"江苏好人",如今用巡护日志续写与长江的羁绊。"从渔获满仓到守护碧波"的转身,让在场青年触摸到生态文明建设的时代脉搏。船舷边飘荡的对话,将"共抓大保护"的理念编织进年轻一代的价值图谱。
【跨文化的生态对话】
航程行至沪苏通大桥时,南通田家炳中学国际班的学子们开启双语解说模式。护江志愿者的巡江故事被转化为英语叙事,长江治理的"南通方案"在年轻译者的口中架起文化桥梁。美国交换生Kylie的镜头里,不仅记录着江豚跃水的瞬间,更定格下不同肤色青年共绘生态蓝图的场景。"原来环保行动可以成为世界语言",她抚摸着志愿者赠送的江豚玩偶感慨道。
【红色引擎驱动治理创新】
停靠在"江上驿站"时,智能化的水上便利店引发惊叹。这个集物资补给、环保宣传于一体的红色服务点,既是长江治理的微型样板,也是党建联建的创新载体。当学生代表将手绘的《长江生态长卷》赠予护江人时,南通田家炳中学党委书记张云指出:"这堂行走的思政课,正在培育未来城市治理的种子。"
据悉,这场由社区"大党委"统筹的生态实践,已形成"理论研学+实境体验+志愿服务"的闭环体系。随着更多辖区单位的加入,长江保护正从单一行动升级为系统治理,在协同创新中谱写新时代的"长江之歌"。正如航船驶过激起的浪痕,这场特别的江上课堂,正在更广阔的水域漾开生态文明建设的同心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