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通市通州区金新街道某安置房小区业主朱先生通过"紫牛问政"平台反映,其楼上住户违规改造引发的安全隐患与生活困扰问题引发社会关注。这位63岁老人自去年12月起持续向街道、城管、住建等多部门反映诉求,但问题至今悬而未决。
【房屋改造现状】
朱先生所在的27栋住宅为97平方米标准户型,原结构为两室一厅一卫加储藏室。现楼上存在多处改造:
客厅被石膏板隔断为四空间,其中三处改建为厨房
原厨房改造为卧室,储藏室增设床位
卫生间通过砌墙分割为两个独立区域
阳台疑似被改造为淋浴区域
【住户困扰与隐患】
• 噪音问题:租户深夜活动频繁,产生持续噪音干扰
• 结构隐患:非防水区域增设卫浴设施,存渗漏风险
• 设备安装:空调外机违规架设在车库门上方,可能引发漏水及安全隐患
• 人员密度:现居6名租客,虽未达群租标准但已形成群居形态
【部门回应存争议】
金新街道物管办出具的情况说明显示:
• 认定房屋结构未改变,仅涉及厨房用途变更
• 否认阳台存在淋浴设施
• 依据《江苏省群租房认定标准》(居室10间或床位10个以上)排除群租性质
但记者实地调查发现,改造后的房屋已无功能完整的厨房空间,与官方说明存在矛盾。
【政策执行待商榷】
江苏省2019年《关于加强群租房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明确,对虽未达群租标准但存在安全隐患的多人租住情况,各地应结合实际纳入管理。目前街道以"建议走司法程序"作为解决方案,引发公众对行政作为有效性的质疑。
【行业观察】
房地产研究机构数据显示,南通市城乡接合部安置房违规改造率高达37%,其中厨卫功能变更占比62%。建筑安全专家指出,此类改造可能改变建筑荷载分布,且水电线路私改易引发消防隐患。
目前该事件暴露出的基层治理难题,正引发社会各界对群租房管理标准与执行力的深度讨论。